卜算子·咏梅ppt课件是根据语文课文《卜算子·咏梅》制作的一套PPT教学课件,该课件可以直接拿来进行授课使用,不仅缩减了自己制作课件的时间,提高了工作效率,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,使用该课件进行授课,也让学生更加容易学习和理解这一课文,需要的朋友赶紧来欧普軟件园下载吧!

蔔算子·詠梅ppt課件預覽








蔔算子·詠梅原文及翻譯
原文
驿外斷橋邊,寂寞開無主。已是黃昏獨自愁,更著風和雨。
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。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。
譯文
驿亭之外的斷橋邊,梅花自開自落,無人理睬。暮色降臨,梅花無依無靠,已經夠愁苦了,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。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鬥豔,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。即使凋零了,被碾作泥土,又化作塵土了,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。
注釋
①蔔算子·詠梅:選自吳氏雙照樓影宋本《渭南詞》卷一。《詞律》以爲調名取義于“賣蔔算命之人”。《詞譜》以蘇轼詞爲正體。又名《百尺樓》、《眉峰碧》、《缺月挂疏桐》等。雙調,四十四字,仄韻。
②驿外:指荒僻之地驿:驿站,古代傳遞政府文書的人中途換馬匹休息、住宿的地方。
③斷橋:殘破的橋。
④無主:無人過問
⑤著(zhuo):同“著”,這裏是遭受的意思。
⑥苦:盡力,竭力
⑦一任:任憑
⑧零落:凋謝
⑨碾:軋碎。
選自《劍南詩稿》(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)
蔔算子·詠梅教學設計
[教學目標]
1、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、背誦課文。
2、學會本課生字,理解“詠梅、猶有、花枝俏、爛漫”等詞語的意思。
3、通過誦讀和想像說話,理解整首詞的意思,感受梅花抗嚴寒、傲霜雪的可貴品格和“報春不爭春”的崇高精神。
[教學流程]
〖你正在浏覽《老百曉在線》提供的文章〗
一、讀、釋課題,以“詠”激趣,朗讀整首詞。
1、出示課題,指名朗讀,簡介有關詞的小知識。
(簡介詞的知識,旨在幫助學生弄明白“蔔算子”是詞牌名,“詠梅”才是這首詞的題目。)
2、釋題激趣:“詠”是什麽意思?“詠梅”呢?你准備怎樣來詠這首詞嗎?試一試,練一練吧。
[學生曾讀過、背過《詠鵝》《詠柳》,對“詠”字有所了解。這兒借助學生的這一學習經驗,一方面理解課題的意思,一方面喚起吟詠的感覺經驗,激發起朗讀這首詞的興趣。]
3、學生先自由朗讀詩詞,再以賽讀的形式指名朗讀,達到讀正確、讀連貫,停頓恰當,初步讀出詞的韻味的要求。
[“詠”,即抑揚頓挫地吟唱,含有贊美之意。這裏的朗讀以“詠”切入,有利于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,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活動中。再以賽讀的形式,讓學生在傾聽、評議中,相互學習,相互溝通,取長補短,初步讀出詞的韻味來。從而使學生在這充滿熱情的朗讀過程中,漸漸走進詩詞,對詞中的內容、詞中的感情有所感知。]
4、師生賽讀,評議差別。
[師生賽讀的目的在于,用老師聲情並茂、充滿激情地吟誦使學生發覺自己朗讀還不到位,通過評議,明白只有理解了詞的內容、領悟了詞中的感情,才能真正地讀出神韻來,進而産生進一步讀懂、讀好詩詞的心向。]
二、讀、想第一段詞,領會“俏”意,感悟品格。
1、朗讀第一段詩詞,說說這一段寫什麽。(冬季梅花在風雪中俏然盛開著。)
2、讓學生讀、想結合,想像畫面:“冰雪中,梅花俏然盛開在枝頭。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?再用心地讀讀這段詩詞,看看哪些字詞引起了你的注意,由這些字詞,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呢?”
3、指名學生描繪想像的畫面,評議畫面,交流心中的感受。(著重描繪“百丈冰”“花枝俏”的情景)
[第一段詩詞描繪的是梅花俏然怒放在冰雪之中的畫面,贊美了梅花傲霜鬥雪、不畏嚴寒的品格。如何讓學生感悟到梅花的品格,産生敬佩、贊美之情呢?首先要讓學生走進教材,與教材相融合。所以這一板塊的設計走了這幾步:①讀詩詞,說內容,讓學生初步地整體感知語言的內涵。②扣住“百丈冰、花枝俏”等字詞,展開想像,浮現畫面,將語言文字演變成豐富、細膩的畫面。一方面,學生借助語言,動用智慧,開展想象,將文字變爲畫面,從而走進教材;另一方面,學生又以自己的情感賦語言予聲色和動感,將教材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。③描繪畫面,評議畫面,交流感受。先描繪再評議再描繪,評中談感受,議中作交流。這時的描繪,不單是對畫面被動的語言表達,更是學生內心情感的表白;這時的畫面,不單是語言文字的形象反映,更是學生內心感受的寫照。畫面與感受相融,描繪與表白相交。在這相融相交中,學生既是描繪著又是體驗著環境的驗惡,既是描繪著又是感受著梅花的“俏”然姿態。]
4、品“俏”意,悟品格,表真情:“此時,你認爲這‘俏’字是什麽意思呢?你對梅花懷有一種怎樣的感情?”
[在上面的想像說話中,學生已將“俏”字描繪成一個個梅花迎著嚴寒傲然開放的具體畫面,這兒讓他們說“俏”字應作何理解,旨在引導學生從那些形象的姿態中感悟出其傲霜鬥雪的品格。讓他們談自己對梅花的感情,是讓學生借此抒發對梅花的敬佩、贊美之情。因爲以上的想像說話源自于語言文字,也來自于學生的真切感受,所以這兒的“悟品格,表真情”是水到渠成的。]
5、學生誦讀、背誦第一段詞。
三、讀、想第2段詞,品味“笑”意,感受崇高。
1、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詞,說說這段寫什麽。(春天,梅花在花叢中笑。)
2、想像“山花爛漫”的情景,感受春天的美好。
[這兒的想象既是在理解“爛漫”一詞,又是讓學生感受春天裏百花爭豔的情景,爲下面感悟梅花報春不爭春的崇高精神作輔墊。]
3、朗讀整首詞,想像說話:“你若是梅花,在這山花爛漫,百花爭豔的春天裏,你會怎樣想呢?”
4、品味“笑”意,感受崇高:“這首詞中的梅花在花叢中是怎樣的呢?你從這個‘笑’字感受到了什麽?”
[順應著第一段的教學,第二段的教學可以說應該是很順利成章的,接著上一段的贊美之情,學生從一個“笑”字能很快地悟出這是歡笑,是欣慰之笑。但是,這種“悟”多少帶有“虛假”的成分,因爲“事不關己,高高挂起”,順著上段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格,得出梅花另一個可貴精神是件容易的事。其實,梅花報春卻不爭春、不居功自傲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與它不畏嚴寒的品格相比,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。(這裏所說的難度,是指在讓學生由衷地感受到,由衷地贊美梅花的一種博大胸懷上有難度。)所以這兒的設計先進行角色轉換,聯系整首詞,讓學生將自己想像成在爭奇鬥豔的百花叢中的梅花,談談自己當時的心情。這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各抒己見、相互對話的平台。在交流中,或許有正面的意見,像詞中的梅花一樣爲自己喚來了這美好的春天而感到欣慰,爲喚醒了百花而高興,爲自己戰勝嚴寒又爲春天增添美麗而歡笑;或許有反面的意見,會因爲自己曆經了險惡迎來了春天而沒有其他的花逗人愛,而感到沮喪,會因爲得不到別人的誇獎而嫉忌、怨恨其他的花,感到不快。不管是怎樣的意見,怎樣的想法,都應該讓學生呈現出來。然後通過品味詞中的“笑”意,是用教材中梅花報春不爭春、不居功自傲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給學生以價值觀上的引領,使學生在感受梅花崇高精神的同時,受到教育,這就觸及到了學生的心靈,有利于學生的生命成長。這樣的教學就具有了真意。]
5、朗讀、背誦第二段詞。
四、誦讀、背誦整首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