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PU天梯圖2019年11月最新版全新推出,超實用的CPU性能圖爲小夥伴們展現了十一月份的相關cpu性能,方便大家掌握趨勢,選擇最給力的CPU,目前平台推出了相關數據,小夥伴們可以放心來參考,小編也會爲大家提供選購提示,歡迎大家前來參考哦~

2019年11月CPU天梯圖魯大師版

CPU天梯圖彩色版

CPU天梯圖2019年11月小編提示
桌面CPU選購誤區一:
AMD品牌不如Intel品牌高端AMD和Intel是目前勢均力敵的兩大處理器廠商,而AMD不但制造處理器,旗下還有與NVIDIA旗鼓相當的顯卡業務,因此能提供頂級的CPU+顯卡解決方案,而Intel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顯産品。另外,AMD今年率先使用了12nm制造工藝,而Intel還在使用上一代的14nm制造工藝,技術上的短板,AMD已經在這兩年敢追上了Intel。
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還是Intel在此前有近達十年領先AMD,加之長期口碑對用戶形成的影響,短期內難以改觀,很多朋友平時不怎麽關注桌面CPU,並不了解現在AMD處理器的情況,就依靠以往的認識進行判斷,難免走入誤區。從最新的桌面CPU天梯圖來看,Intel和AMD在高、中、低都有完善的布局與競爭。
桌面CPU選購誤區二:
AMD处理器温度高,不稳定在AMD锐龙处理器之前,AMD的CPU在功耗控制上确实不如Intel平台优秀,不过如今两家长期以来推出的产品各有特色,不分伯仲。比如,“高贵”的Intel酷睿i7 8700K内部竟然使用廉价硅脂填充,难怪温度轻松破90℃。而如今,即便是面向主流用户的AMD锐龙5,内部也是使用的高成本铟焊料填充,散热效果更好温度更低。
另外,AMD全新锐龙二代处理器都配备了散热器,这是Intel目前都没有的。比如,AMD锐龙7 2700X自带散热器,而i7 8700K盒装也没有散热器。现在还说AMD处理器温度高简直就是笑话了,且不谈AMD现在使用领先Intel的12nm制程,工作电压更低、功耗控制更出色,光就说散热设计的用心方面,Intel也是被广大用户诟病的对象。Intel的第八代酷睿6核心12线程旗舰Intel酷睿i7 8700K,近2800元的售价,顶盖和核心之间居然使用最廉价的硅脂进行填充,这导致它满载时的工作温度可以轻松突破90℃,使用千元级水冷散热器才能勉强压到80℃以下。而AMD全线锐龙处理器都采用了高成本的焊料进行填充,让处理器核心和顶盖之间的热传导更出色,因此工作温度得到更好的控制,即便是最顶级的16核32线程旗舰AMD锐龙线程撕裂者1950X,满载工作温度也只是60℃出头。到底谁才是真正的“火炉子”?睁着眼说瞎话的事咱可不能干了。
桌面CPU選購誤區三:
AMD处理器玩遊戲不行,玩遊戲还得选IntelIntel的CPU由于主频上往往更有优势,加之长期优化上做的更好,在以往的印象中,玩遊戲首选Intel。AMD主要是多核优势,有战未来的潜质。不过,看现在的部分遊戲大作,12个线程都能基本用满,这就意味着12线程的AMD锐龙5就能搞定的遊戲,Intel要请出酷睿i7 8700K才能搞定,6核6线程的酷睿i5只能卡出翔,到底谁的遊戲性能更好?
由于一些老遊戲只对处理器频率敏感,这就导致不少玩家认为频率比较高的Intel处理器玩遊戲更好,其实这个观点已经严重过时了。首先,越来越多的新遊戲开始对多线程支持得更好,AMD处理器比同级的Intel处理器提供了更多的核心和线程数,因此在这方面更有优势。就以大家熟悉的《刺客_信條:起源》、《孤岛惊魂5》为例,它们都会充分利用处理器线程,占满12个线程的情况十分常见,此时只有6核心6线程的第八代酷睿i5就显得力不从心了(更不用提核心数量仅有4个的第八代酷睿i3),卡顿的情况时常出现,而中端主流的12线程的AMD锐龙5处理器(例如AMD锐龙5 1600X和AMD锐龙5 2600X)却能应付得游刃有余,遊戲帧速甚至与旗舰级的Intel酷睿i7 8700K不相上下。此外,原来越多的遊戲开发商也表示会加大对多核心处理器的优化力度,AMD在遊戲方面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