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師教養筆記是針對幼兒園大班的老師設計的筆記素材,通過和孩子的日常接觸,總結出教學經驗和如何做會更好,也是現在幼兒園老師們的寫作內容之一,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小編的內容進行寫作哦!
教養筆記三篇
篇一
幾天前,我發現一個孩子說髒話的問題。這一天,虎墩兒媽媽帶虎墩兒來上課,虎墩兒是一個特別可愛的小男孩,長得虎頭虎腦的,與他的名字很是相符,他是那種比較慢熱的孩子,每次都是在快要下課的時候才會進入狀態。這一天也不例外,在快要下課的時候開始興奮起來,突然嘴裏出現了一連串的髒話,而且表情還特別興奮,上課的家長都覺得很好笑,當時我就懵了,因爲虎墩兒從來不會說髒話,他的家人在平時說話的時候也都很注意。于是下課後我就跟虎墩兒媽媽進行交流,尋問是不是家裏有人當著孩子的面說過這樣的話。虎墩兒媽媽告訴我,有一次,姥姥帶孩子去公園玩,無意中聽到有人打電話說了一句,結果虎墩兒回家之後就自己編成了歌謠,整天沒事就說,大人越制止,他就越來勁,說得越興奮。我聽完之後覺得太不可思議了,大人無意識的一句話,竟然就能讓孩子記住了,還自己進行了創編。
通過這件事情我感觸很深,孩子正處在學習語言的時期,他們學習語言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模仿和看人的口型。他們還沒有區分好賴話的能力,他們把每一句話都當成了自己學習的對象。所以,這就需要我們成年人的幫助,從自身做起,嚴格要求自己的語言,使用文明禮貌用語。要求寶寶不能說的話自己也堅決不能說,給寶寶做好學習的榜樣。
篇二
天漸漸的暖和了,幼兒們可以到室外的水龍頭上洗手了,自從水管上用布袋挂上肥皂,幼兒們洗手的積極性似乎更高了,老師們也少了一些孩子們不愛洗手的煩惱,可是很快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,才兩天肥皂就不見了。
教育活動課上,我告訴幼兒關于洗手的事老師很生氣……話還沒說完,程程就站起來說:“爲什麽呀老師,我們沒有浪費水,每次打肥皂期間,我們都把水龍頭關上了。”瞬間下面一張張小臉都露出了委屈的表情。
我語重心長的說:“孩子們養成了節約用水的好習慣老師非常高興,也值得表揚,但是你們一遍一遍的打肥皂,難道就不浪費肥皂了嗎?”30多張小臉立刻換了表情,似懂非懂的點著頭,我接著說:“肥皂也是花錢買的,你們只需要手上有沫,把手能洗幹淨就行了,爲什麽一遍一遍的搓著玩呢。”
真是立竿見影,再洗手的時候,孩子們不再把打肥皂當成玩耍了,我欣慰的感覺到,我帶了一批聰明懂事的好孩子。
篇三
我向來不喜歡幼兒告狀。理由有三:第一,我覺得告狀者都是訴說別人的缺點,缺乏自我批評的精神。第二,幼兒告的狀多屬雞毛蒜皮的瑣事,種種瑣事都依靠老師幫助排解,久而久之,便會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。第三,幼兒自小養成告狀的習慣,長大以後愛打“小報告”,容易脫離群衆,自我孤立。
但是,有一件事情使我的想法改變了。有一天,做完早操後,孩子們排隊走進教室。步凡小朋友對我說:“老師,金澤剛才打子涵了!”我隨便地扔過去一句話:“老師不喜歡告狀。他們的事,他們自己解決。”子涵迎面走過來,怯生生的望了望我,又把頭低下了。金澤卻神奇活現的對步凡說:“你不准告狀,你告狀老師也不愛聽!”我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處理方式會産生這樣的作用。被打的不敢告狀,打人的倒用“老師不喜歡告狀”來威脅對方。
這件事情使我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,重新審視不許告狀的正確性。狀告多了會産生消極作用,但不許告狀,便會給一部分“恃強淩弱”的孩子提供“法律保護”,使受委屈的幼兒不敢道出實情。看來,幼兒告狀好不好,要作具體的分析,不能把複雜的教育現象簡單化。最根本的途徑是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,逐漸培養孩子們的是非觀念。